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羅田論壇。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新用戶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羅田文聯 于 2021-6-1 08:33 編輯
關注 | 徐列星:書記的兄弟叫二苕
作者 | 徐列星
其實二苕不二也不苕,他心里敞亮明了,這是徐志新告訴我的。其實二苕也會說話,只是他獨特的發(fā)音吐字方式,一般人聽不懂,但是徐志新能聽懂。
先來說說我與二苕的第二次見面,不知道這叫故弄玄虛,還是叫埋下伏筆,總之,我要從第二次說起。公元2021年5月4日,青年節(jié)那天,孩子班上組織到羅田燕兒谷開展研學活動,也就是讓孩子走進鄉(xiāng)村,體驗鄉(xiāng)村生活,還有一種比較文雅的說法叫尋找鄉(xiāng)愁。白天我們陪著孩子吃了觀音豆腐、玩了陶藝、蕩了秋千,還聽了徐志新文化自信專題演講。通過一天的游玩和互動,我們似乎隱隱約約地遇見了鄉(xiāng)愁,卻又不可名狀,鄉(xiāng)愁不應該是抽象的,應該是具體的、鮮活的。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032.jpg (195.24 KB, 下載次數: 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28 上傳
直到我平生第二次見到二苕的時候,我竟然不知不覺把二苕跟鄉(xiāng)愁聯系到了一起。燕兒谷的成功與打鄉(xiāng)愁牌不無關系,其響亮的口號是“回得去的故鄉(xiāng),記得住的鄉(xiāng)愁”。當天燕兒谷為孩子們準備了篝火晚會,孩子們吃過烤全羊和燒烤之后,便在鄉(xiāng)愁廣場圍著篝火唱歌跳舞、追逐打鬧,一群民間藝人開始了吹拉彈唱,幾個農村大嫂開始收拾我們留下的殘局。我突然發(fā)現一個穿深紅色短袖的佝僂身影,那就是我兩天前見過的二苕,此時,他正賣力地搬桌子。搬了幾趟之后,他也看到了我,于是馬上就湊過來跟我打招呼,他先是揮了揮手,然后說著我聽不懂的話語,整個過程他笑得真誠燦爛,又略帶幾分羞澀。我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雖然干著體力活,上衣是扎在皮帶里面的,這是個很體面的著裝方式,當然我的上衣也是扎在皮帶里面的。這么一個尋常的見面跟鄉(xiāng)愁有什么關系呢?我說不上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燕兒谷能有今天的成就,跟二苕有很大的關系?磥砦疫是得說說我跟二苕的第一次見面。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045.jpg (197.13 KB, 下載次數: 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29 上傳
要說我跟二苕的第一次見面,就必須先來說說徐志新。徐志新是誰呢?他是個農民、是個干部、是個企業(yè)家、是個省人大代表、是個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標兵,總而言之,他是個名人,網名“谷哥”,知道他的人還真不少。其實他最常用的兩個身份是湖北燕兒谷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田縣駱駝坳鎮(zhèn)燕窩垸片區(qū)聯合黨委書記,直到近日,我還發(fā)現了他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二苕的兄弟。對于他,我早有耳聞,好幾年前,各路媒體就在不斷宣傳他,徐志新三個字說如雷貫耳也不為過,他的頭銜太多,事跡太突出,光環(huán)太耀眼,但我跟他很長時間都毫無交集。第一次見到他,是我在黃岡黃梅戲大劇院參加樊登讀書會活動,他作為贊助人,走上舞臺與大家分享心得體會,那天兒童較多,只記得現場氣氛很熱烈,他具體分享了什么現在已記不大清楚,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頭花白的頭發(fā)。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052.jpg (384.41 KB, 下載次數: 3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0 上傳
真正跟徐志新接觸是2019年8月,我隨黃岡籍在外知名學者到燕兒谷采風,他介紹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和人生經歷,大約二十年前,他從體制內下海創(chuàng)業(yè),先到深圳,后到北京,開辦律師事務所,牛刀小試,頗有成就。大約十年前,他回到出生地燕窩垸村,認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造燕兒谷,發(fā)展現代觀光農業(yè),致力鄉(xiāng)村振興,帶領村民致富。那一次,他給我的印象是氣場十足,思維敏捷,觀念新穎,口才了得,是個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典型案例。那時我認為其成功的秘訣在于洞察到了社會發(fā)展趨勢,順應了時代,加上會包裝會營銷,最終成就了燕兒谷這一派美麗繁榮的景象。在這之后,對他關注的不是很多,只記得在媒體上看到了他歡送湖南援助羅田醫(yī)療隊凱旋的視頻。
今年5月2日,我到燕兒谷采風,一同前來的還有來自湖南的音樂家劉教授。劉教授從事高校音樂教學,同時又是著名的歌唱家、作曲家,演唱和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經典的音樂作品,特別是自1995年開始就經常演唱《再見大別山》。此次劉教授是受邀來燕兒谷開展創(chuàng)作的,因為他意向跟“80后”的詞作者合作,于是我也就有幸又一次來到燕兒谷。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057.jpg (255.83 KB, 下載次數: 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0 上傳
因為大約早到了四十來分鐘,我就跟徐志新一起邊聊天邊等劉教授。他自然又是宣揚的他的理念,他說燕兒谷不賣風景,全國的景點風景大同小異,何況燕兒谷先天性不足,并沒有特別吸引眼球的風景,所以燕兒谷賣的是生活,一種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的田園式生活。他又說,他要讓城里的孩子見識一下傳統(tǒng)手工藝“九佬十八匠”,知道大米是怎么種出來的,知道酒是怎么釀出來的,要讓孩子知道奶奶、外婆不只是會接送上學,而是還有很多故事。他還說,他懷念以前吃飯時端著碗滿垸子跑,你夾一筷子我碗里的菜,我舀一勺你碗里的湯,懷念捕蜻蜓、抓螃蟹、捅蜂窩的那種純真,他說那就是最美的鄉(xiāng)愁。
劉教授一來就不無遺憾的說,唱了幾十年的《再見大別山》,今天才知道大別山主峰在羅田,才知道這里誕生了那么多名人,才知道這一帶居然是京劇、黃梅戲等劇種的發(fā)源地,然后話鋒一轉,跟我說黃岡在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宣傳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連連點頭稱是,也承認我們還做得不夠,不然也不至于跟山西爭杏花村,跟咸寧爭赤壁,跟安慶爭黃梅戲。徐志新接著話題說,燕兒谷正在做這件事,不僅整理挖掘推介地方民俗文化,還在帶頭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來燕兒谷開展研學活動的中小學生,都會在自己的倡導下齊聲朗誦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01.jpg (229.87 KB, 下載次數: 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0 上傳
▲工匠學校
工匠學校是燕兒谷的一大亮點。我們來的時候,匠人們忙得熱火朝天,先看了作品,再看生產過程,有會吹笛子的陶匠,有會把祝福語編進竹筐的篾匠,有會說鼓書、會唱戲曲、會唱民歌、會二胡、三弦、馬頭琴等十幾種樂器的27歲鐵匠。徐志新說,80后的工匠,至少得是“雙學位”,即會兩門以上的手藝才有資格入駐工匠學校?吹竭@些多才多藝的能工巧匠,劉教授和我嘖嘖稱奇。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06.jpg (239.57 KB, 下載次數: 3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1 上傳
▲工匠學校
現在終于開始正式說我跟二苕的第一次相遇了。晚上,我們在草坪上吃了露天晚餐,當地的民間藝人還跟劉教授切磋了歌技。美好的時光總會過得很快,轉眼夜已深,風漸冷,要準備散場了,有的已經起身了,徐志新突然對著夜色喊了一聲二苕。我們扭頭去看,只見遠處晃蕩著一個黑影,走過來在我們桌邊坐了下來。見二苕坐下來,已站起身的我又重新坐了下來。徐志新拿桌上的烤串遞給他,他也不客氣,接過來就開始擼串。徐志新開始說道,他還是這樣,跟我在一個桌吃飯,從不主動夾菜,都是我給他夾。他說著又問二苕,二苕,你說我說的是不是?二苕連忙點頭,說了一句什么,大家沒聽懂。徐志新又說,二苕有語言障礙,他說的話就算是當地人一般也聽不懂。然后,徐志新開始講起了二苕的故事。二苕出生于1957年,今年已經64歲了,并不是燕兒谷的人,他老家在隔壁的鳳山鎮(zhèn),現在還有個弟弟,因為語言障礙,沒成家。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12.jpg (145.9 KB, 下載次數: 4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1 上傳
▲二苕
介紹完二苕的基本情況,徐志新說,十年前,他回來打算創(chuàng)業(yè),首先想解決的是村容村貌問題,村里的一處養(yǎng)豬場成為破題的關鍵。經過充分論證和細致溝通,老板答應拆除養(yǎng)豬場,就在把豬都妥善處置后打算施工的時候,老板說,里面還住著人呢。住著人?徐志新愣了,不是養(yǎng)豬場嗎?怎么還住著人?老板說,二苕還住在里面呢。村民也跟著說,是啊,二苕在里面呢。
在我們鄂東地區(qū),苕是紅薯的別稱,常引申為形容一個人呆、傻、笨,屬于貶義詞。以前覺得孩子的名字取得賤一些好養(yǎng),于是,我父輩那一代人就有很多大狗、細狗、毛頭等小名,很多人的小名伴其一生,大名只在戶口簿上出現。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17.jpg (192.45 KB, 下載次數: 4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1 上傳
扯遠了,還是來說二苕吧。拆養(yǎng)豬場拆出個二苕,這是徐志新沒有想到的,豬可以賣了變現,大活人可不能賣。徐志新說,他第一次見到二苕時,二苕正蜷縮在其中一間豬舍里,說是豬舍也不準確,二苕的住所跟隔壁的豬舍還是有區(qū)別,比如豬舍的門是齊腰高,二苕的門有一人多高,而且,二苕還有家當,兩個石頭支著一口大鐵鍋,里面煮的食物內容雖不一樣,但看相跟隔壁豬槽里的東西差不多。二苕因無家可歸,流浪到此,養(yǎng)豬場老板憐憫他,同時也看他雖然不能說話,但老實本分,就雇傭他幫忙養(yǎng)豬,為了上班方便,二苕就干脆在一間豬舍住了下來。那時的二苕也有威風的一面,所到之處,眾人皆捂著口鼻回避,就像古時候欽差出巡。為了不擾民,二苕很少到處走動,與豬朝夕相伴。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23.jpg (352.58 KB, 下載次數: 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2 上傳
讓二苕跟我住吧!徐志新這樣說道。什么?什么什么?老板和現場的村民以為聽錯了,眼前這位光鮮亮麗風度翩翩的徐總,竟然要跟二苕住在一起,這是什么畫風呀?徐志新卷起二苕的鋪蓋,牽著他走向了徐家老屋。身后,養(yǎng)豬場轟然倒下,燕兒谷美好的一切從徐志新和二苕牽手時開始了。
徐家老屋是比較傳統(tǒng)的磚瓦房,在燕兒谷一眾小樓房中格外搶眼,門口還有一棵400年的皂莢樹,這是徐志新出生的地方,但不是他長大的地方,大約在兩三歲時,他就到位于河鋪鎮(zhèn)的外婆家生活。徐家老屋后來是他叔叔家的老房子,十年前,徐志新回到燕窩垸,就住在這里。后來這里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徐志新和二苕的家。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31.jpg (500.43 K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2 上傳
徐志新說,在二苕之前,沒見過那么臟的人。到徐家老屋后,他給二苕洗澡洗頭,從上到下來了個大掃除。然后把二苕之前的衣服一把火燒掉,重新買幾套像樣的衣服,再帶他去理個發(fā),刮個胡子,這樣折騰一番后,二苕才總算有模有樣了。那時候,徐志新睡在里屋,二苕睡在外屋,徐志新沒睡,二苕就不睡,這種習慣一直延續(xù)到了現在,即便是現在兩人沒有住在一起,但這種默契仍然在。
二苕也有不老實的時候,剛搬到徐家老屋那陣子,他嘴里幾乎沒什么牙。有一天,村里來了鑲牙的,看了二苕的情況后,告訴他這一口牙需要600。二苕比劃半天,堅持三個手指頭,也是就300,鑲牙的最終同意了?傻妊黎偤煤螅鎱s只給100。這下鑲牙的可不樂意,差點就要動手了。村里人趕緊給徐志新打電話,徐志新趕過來又是道歉又是補差價,對方才肯作罷。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37.jpg (475.78 KB, 下載次數: 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2 上傳
▲二苕
徐志新有意識地讓二苕接觸村民,融入社會,吃飯時也經常把他帶上,就坐在自己身旁。二苕倒也有自知之明,從來不敢夾菜,他怕別人嫌棄他,夾菜盛飯一律由徐志新代勞。這些年來,一些重要日子徐志新都忘不了二苕,過時過節(jié),特別是吃年飯,徐志新左右兩邊一般都是母親和二苕。就這樣,二苕慢慢活得有個人樣了,愿意跟他交流并聽得懂他說話的人多了起來。二苕也漸漸地將自己融入到燕兒谷的發(fā)展當中,每天到處轉,遇事攬事,見事做事,有垃圾撿起來,花草干了澆水。徐志新有晚睡的習慣,二苕也一樣晚睡,夜深人靜時,二苕總是巡邏穿梭,守護著燕兒谷的安寧,成為了燕兒谷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43.jpg (196.34 KB, 下載次數: 3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3 上傳
故事講到這里,擼著串的二苕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時不時地點頭表示認可。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動不已,劉教授更是情不自禁,放聲唱起了《再見大別山》,當唱到“白發(fā)的大哥,我祝你健康長壽”時,他緊緊握住了徐志新的手,眼里閃著淚光。現場的每個人都沉浸在感動之中,我瞟了一眼二苕,只有他仍保持微笑。劉教授說,唱了幾十年的《再見大別山》,只有這一遍才唱出了精氣神和真感情,主要是見到歌曲中的那位白發(fā)大哥,大別山之所以雄偉,之所以在中國革命史上地位高,就是因為有太多的這種“白發(fā)大哥”。
微信圖片_20210601082149.jpg (316.71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 08:33 上傳
常言道,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一個社會的進步程度,取決于對待弱者的態(tài)度。我終于開始認識到,燕兒谷的今天,絕不僅僅靠巧舌如簧和資金堆砌,它的成功在十年前徐志新牽著二苕走向徐家老屋時就已經注定了。我記得一位熟識的詞作家創(chuàng)作的歌曲《鄉(xiāng)愁》開頭兩句這樣寫道:“鄉(xiāng)愁是祖屋的一片老瓦,鄉(xiāng)愁是祖母的一縷白發(fā)”,而在我看來,徐志新和二苕就是燕兒谷的鄉(xiāng)愁,這鄉(xiāng)愁,就是鄰里之間的守望相助,攙扶前行,就是你夾一筷子我碗里的菜,我舀一勺你碗里的湯,就是尊重每一個弱者,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有尊嚴地綻放。
徐志新和二苕都是可愛的,雖不驚天動地,但溫潤人心,他們的故事是精準扶貧的縮影,也是鄉(xiāng)村振興的范本,扶貧先扶志,振興先振人。燕兒谷是個美麗的名字,燕子在中國文化中也預示著吉祥,有人說來燕兒谷好像并沒有看到燕子。一大批有志青年從全國各地來這里扎根,一大批村民登上火熱的鄉(xiāng)村振興舞臺,就像一只只翩飛的燕子,銜著春泥,筑造錦巢。從燕兒谷回來后,我就想著要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告訴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燕兒谷不僅有秀美的風景、可口的飯菜、高超的工匠,還有白發(fā)的大哥、憨厚的二苕、濃郁的鄉(xiāng)愁。
2021年5月10日
于黃州遺愛湖文興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