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花費數(shù)億元 收藏古宅古樹背后的中國故事2018/3/9 15:09:55 瀏覽163次/0評論 分享到
馬國湘是上海一位民營企業(yè)家,二十多年來,他從推土機下?lián)尵缺Wo了上千棟古民居,搶救移植了三十多萬棵瀕危大樹。2012年,他在安徽蚌埠投資建設古民居博覽園,為這些古民居和古樹安了家。馬國湘說:“粗略算了一下,搶救大樹我們花費了數(shù)億元,我付出的是時間和金錢,換來的卻是無價的東西。萬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敬畏,這種生命價值、文化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苯衲昴瓿,他在深圳登上了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和鳳凰衛(wèi)視(微博)舉辦的“2017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的領獎臺,與現(xiàn)場觀眾分享他的心得和感受,并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如果我不去救那些老房子
恐怕它們就會被推土機摧毀
二十多年來,我們從推土機下?lián)尵缺Wo的古民居超過一千棟,其中最早的是明代建筑。一棟古建筑就是一段歷史遺存,是文明和文化最直觀的體現(xiàn),每一面粉墻、每一片黛瓦,都藏著一個故事。誠如梁思成先生所言,中國古建筑“既是延續(xù)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了一個藝術系統(tǒng),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xiàn),藝術的大宗遺產(chǎn)”。
保護古建筑,起初只是我個人的收藏行為,以此表達我對祖輩的敬畏之情。我出生在上海浦東農(nóng)村,那時候炊煙裊裊、小河潺潺的村落,讓我對農(nóng)耕社會村落鄰里的生活念念不忘。軍旅生涯是我人生的重要轉折,記得部隊去雁蕩山搞綠化建設,看到周邊那些依山傍水的古村,我覺得太美了,好像我記憶中來過這里一樣,看一眼就愛上了。后來我才想明白,可能那一刻,我基因里對古村落的愛就這么被激發(fā)了。
二十多年前,人們對古民居還沒有太多概念,甚至還在破壞它的時候,我在舊貨市場收了我人生中第一件古建筑構件,由此漸漸延伸到收藏整幢民居。后來,有些施工單位比較有意識,和我聯(lián)系,希望我去收購,以求保住老房子。曾經(jīng)有個地方聯(lián)系我們,有35棟古建筑要打包賣給我們。我們過去一看,除了那35棟,邊上還有一些民國時造的房子,也非常好,于是又從推土機下救出了4棟。然而有些地方的人,拆起自己的家園來毫不手軟,比如在福建某地,雖然那里的人早早就富裕起來,但卻要把整個村莊的古民居打包賣給我們,都是紅磚大厝,這是中國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雙曲線屋面,雕花封壁紅磚,精美的門面石刻,屋脊檐口花飾,色彩鮮艷,喜慶吉祥。他們自己的家園、自己家族的歷史,卻要毫不留情地賣掉,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如果我不去救,那些老房子恐怕就被推土機夷為平地了。
每次看到這些老房子,我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種種場景:當初建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住進去后是什么樣的狀況,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故事?現(xiàn)在很多人熱衷于收藏房子里的物件,比如瓷器、銅器、字畫,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這些老房子本身是由那個年代優(yōu)秀的工匠們修建的,比如雕工精美的門窗花板,要是放在一張紙上,不就是明清時期的字畫嗎?
我平時工作太忙,往往沒有太多時間實地去考察和判斷哪些建筑要收藏、哪些可以放棄,只能通過專人給我看的視頻和照片來做決定,而最終放棄的那些,往往是一個大宅子里只剩下些快要腐爛的木頭,一點兒故事都沒有。
2016年,遼寧省凌源市一處有300年歷史的古宅即將被拆。我去了當?shù)兀腥藛栁遥骸斑@些房子破破爛爛的,沒有什么價值,您要這些東西有什么用?”我說:“這是歷史,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边@個老宅子的主人也在東奔西走,希望能夠把它保存下來,知道保存無望時,不禁黯然神傷,但聽說我要把這座老宅子整體搶救、整體異地復建時,他老淚縱橫,告訴我待到建好之日,一定要去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宅院。
古民居體現(xiàn)了民間工藝
也傳承了不同時代的家風
在地產(chǎn)行業(yè),我應該是起步比較早的,只是我“玩物喪志”,一聽說什么地方有古建筑要被拆了,我就把生意撂在一邊,先去救古宅。我的想法很單純:“只要是爺爺奶奶留下來的東西,無論好壞美丑,都有他們生活的印記,都有兒時的記憶,丟棄不得,所以我就竭盡所能去搶救它!
很多古建筑的房梁爛掉了,很多門窗雕花被弄殘缺了,需要盡快修復。所以我組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工人隊伍,先從各地把古民居收購過來,拆下來運到倉庫,修復以后再運到現(xiàn)場復建,F(xiàn)在從事古建筑修整的老師傅越來越少,以前蓋房子的叫“大木工”,做家具的叫“小木工”,他們“各有一套”的師徒相授和家族傳授方式,使得這門技藝始終沒有形成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專業(yè)分工,漸有失傳之勢。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對古建筑維護、修復與管理的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同樣至關重要。
廣為人知的一些名人故居,可能早就被當?shù)卣畤鷶n起來做了旅游景點,但許多散落在各地的古民居,并非都能像皖南西遞宏村般幸運,被成片成建制地保護起來。眾多普通民居處在被保護與被放棄的中間地帶,盡管民居未必如聲名顯赫的達官貴人府邸那般幽深精美,但同樣有很多體現(xiàn)時代特征和當時民間高超工藝水平的精品,被拆下來當作柴燒,實在可惜。政府部門可能無法對每一棟古民居都實行有效保護,因此民間進行搶救性收藏、重建,是另一條保護之路。
為了給這些古民居尋找新時代的“靈魂”,我不斷四處求教,找到馮驥才、阮儀三等古村落保護專家,也找到王蒙、張藝謀等文化名人,向他們討教如何讓這些古建筑與時代發(fā)生關系,注入當代元素。很多專家一直持有“古建筑要原地保護”的觀點,但現(xiàn)實讓他們的觀點也有所轉變,認可在不具備原地保護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易地保護。
將古民居僅僅進行現(xiàn)代化改建,成為餐廳、酒店,太過庸常,我們請來了改建團隊,動用建筑師們的智慧,在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畔打造了一個古建筑群落,讓這些古民居在歷史灰燼中得到重生,在古宅里配上古樹、古石,我的收藏就這樣由此及彼地延伸開來了。
人們稱我是“國內(nèi)古建筑收藏第一人”,這么叫我,我既感榮耀也感無奈,因為這意味著古建筑的流逝,有流逝才會有收藏。古建筑保護是個緊迫的問題,一提到這個問題,我的心就壓得緊緊的,因為老房子越來越少。我做的其實也蠻無奈的,搶救也是一種凝固,凝固的是國家記憶。我總在想,作為企業(yè)家,賺了錢,如何才能回報社會?我希望在藝術的范疇下挽救建筑,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這些古民居能夠再活六百年。人活不過一塊磚、一面墻,我覺得自己的生命價值就在于爭分奪秒為這些古民居和大樹安個家園,通過老房子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發(fā)生在老房子里的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家教,傳承我們的文化。
二十多年花費數(shù)億元
保護了三十多萬棵瀕危大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除了古民居之外,一些古樹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遭遇滅頂之災,它們就像一個個無依無靠的孤兒,亟待收留、養(yǎng)育。二十多年來,我花費數(shù)億元搶救保護了三十多萬棵瀕危大樹,仔細想想,這些大樹在每一個時代里的每一分鐘,都為生活在那個時代里的人們提供著養(yǎng)分,提供了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我們有義務保護它們。
為搶救浙江某工地上一棵樹齡在500年以上、外表已經(jīng)枯萎的紫薇樹,我們把大樹連根移起,運到培育基地后,像醫(yī)護人員救治病重的患者一樣,首先給這棵樹徹徹底底“洗了個澡”──用我們自己研制的殺蟲劑一遍又一遍往樹根、樹枝上淋噴殺蟲,調(diào)制“營養(yǎng)品”注入樹根。栽種時,我們把這棵樹淺埋輕培,保證樹根氧氣充足,工人們每天早、中、晚都要用高壓噴槍噴一次水,不僅澆灌根部,而且樹干、樹枝上也要噴更多的水,這樣有利于保持樹干的濕潤。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辛苦撫育,這棵紫薇樹長出新芽,還開出了藕荷色、粉色、淡黃色三種紫薇花。
樹是有靈性的,你用真心培育它,它就會用美麗報答你。如果哪項工程在施工時遇到大樹,千萬不要鋸掉,要連根移出來,一定要把它搶救活。
三峽水庫合攏前,有一批三峽移民被安置到上海市崇明區(qū),崇明一位負責移民工作的領導告訴我,移民們說家鄉(xiāng)有好多樹移不走,馬上要被淹了,特別心疼。我馬上抽調(diào)了一百多號人,帶著大型挖土機和吊車趕赴現(xiàn)場。到了那兒一看,那么多那么好的樹,很多都活了數(shù)百年、上千年,卻要在幾個月后被淹沒。我們開著車子一處處去看,看到大樹就停下來挖,車子成了我們流動的旅館,我?guī)缀跏亲≡谲囎永。我們從那年?2月份一直挖到第二年夏天,因為天熱了,挖出來也種不活了,我們才停下來。這次我們一共搶救了一萬多棵大樹,最老的一棵羅漢松有1200多年樹齡,很多大樹都在百年以上。越大的樹越難挖、越難吊,85%的樹都栽活了。
這些年來,我們陸續(xù)地把大樹捐贈出去。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里的大樹園,方圓2600畝土地上的三萬多棵樹,都是我們捐的,不算樹的錢,光施工就投入了數(shù)億元。當時的大樹園是整個公園里最破落的地方,地勢低洼,而現(xiàn)在,每個周末都有近兩萬名游客去游玩,都說漂亮。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那些大樹活了,安放在首都。我的心安了,這就是回報,一種最本質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