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羅田論壇。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新用戶注冊
x
萬全寨龍泉寺賦(依詞林正韻) 夫石源(1)望溯,一線天開。向云乎窺側,撥霧乎識崖。兀峰岝而巍崿(2),大別余而舛陔(3)。蒼林積萃,古道藏萊。筆立雙峰,托參井之發(fā)熠;延綿數壑,御松石之危階。飛山存極數,翥鷹憩重臺。是以泌(4)游勝界,與民同災。斬巨蟒於林下,靖山氓於寧儕。所以耕樵正晷,毓秀書齋。發(fā)文脈自斯處,引翰林(5)煮松柴。辟凈土德福善,修同仁濟泰來。
若夫山含野碧,木秀林英。有云浮麗日,得水澈風清。山道詰詘,古城橫於昭穆(6);林香暗溢,石徑塞於幽明。對弈棋盤,長天渺渺;探幽石洞,朗照盈盈(7)。著汗襟於浹背,搖子袖以輕泠(8)。若得林動裹風來,云天響徹:梵音傳古寺,遍覺神寧。於是撥叢棘,促心誠。輾轉於部洲之側,留連於凈土之庭(9)。黃幡正爽,鐵罄猶馨。新隆之花葉,瓜瓞之良町。龍泉卓于斯處,康庶始于經乘(10)。頓覺仙山縹緲,梵唄齊鳴。
于是凝神斂意,碎步輕前。躬彌勒,禮雕龕。華梁生玉宇,彩砌拱云天。裊裊熏香,就壇花之美;絲絲游樂,出寮舍之簾。祥云乎驟聚,水月乎龍泉。靈禽恰伴,瑞獸同歡。若禪定映斜陽,林蔭蔽處;有丹墀迎經鼓,風舞經幡。故而心中有佛,天地方圓。乃摛恒之懿美,謁久之普賢。念泌之初覺,斬蟒而立,卓地而泉。植銀杏為寶塔,筑叢林保平安。則而亭臺初立,廟宇齊驂。老僧攜沙彌共唱,居士伴善信同慚。焚香問理,沐手求諳。善性一時無兩,孝豐固世長延。
靳而年更代迭,歲序時昌。欣榮毀於兵燹(11),經鼓息於大厖(12)。散殘垣於四野,遺法器於他鄉(xiāng)。一時興廢,再立仍殤。僻草興於礎,朽蕪繞於梁。然衰極必盛,陰至則陽。得山民之弘愿,矢志復重光。抱初念而持之以勤勱,酬辛劬而慰之以高閶(13)。是以蒲團再結,殿宇還煌。檀越合什稱禮,山僧結印共商(14)。古杏猶知,垂瘤以待時世;山人深曉,法古而得燦芒。君且看:七彩敷於羅殿,八音匯於雄堂(15)。雕樓樸雅,碧萃回廊。香茶施善客,寶偈送吉祥。
是以元陽既啟,法駕除塵。鐘鳴鼓點,罄正鈸純。弘之以正法,奉之以妙音。傳大孝於天下,普善緣於同倫(16)。時國運昌隆,民和而呈百泰;佛門垂范,業(yè)順而得至淳。是故立鄉(xiāng)風,主孝義;維新革,勸盲孫。再勒無邊之孝,重拜大愿之尊。檀越勤修,三經唱徹;沙彌合掌,都攝六根(17)。奉公而信善,慧德而開涽。撣孽緣于一念,修福報于三生。斯如是:萬全添福祉,龍泉沐慈恩。 注:(1):石源望溯:石源指羅田縣城西側的石源河。溯,溯流。 (2)兀峰岝而巍崿:岝zuò,山石高峻。崿è,山崖,險峻。 (3)大別余而舛陔:大別,大別山,萬全寨為大別山余脈。舛chuǎn,交互交錯義。 陔:本義指臺階的層次,此指山石。 (4)是以泌游勝界:泌,指唐代宰相李泌。傳說李泌曾游于萬全寨,因貪戀山中美景而久居于此。 (5)發(fā)文脈自斯處,引翰林煮松柴:文脈,《風水學》在狹義上把龍脈分為文武二種,即文脈發(fā)文官,武脈武官。翰林,指周錫恩。周錫恩高中后從古羊山遷居于萬全寨腳下之月形地。 (6)古城橫於昭穆:昭穆,古代祖祠牌位的排列方式,昭為陽,穆為陰。如左昭右穆,父昭子穆,子昭媳穆。此指古城墻在路的左右兩側。 (7)對弈棋盤,長天渺渺;探幽石洞,朗照盈盈:棋盤,萬全寨頂峰有清代遺留的棋盤石,為一景。石洞,傳說萬全寨上有石洞,深邃無比,可直達山腳。 (8)泠líng,清涼。 (9)輾轉於部洲之側,留連於凈土之庭:又稱四洲、四大洲、四天下,是中國佛教中認為的在須彌山周圍咸海中的四大洲,分別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此指寺院。凈土,凈土宗。指此處寺院修凈土宗。 (10)龍泉卓于斯處,康庶始于經乘:龍泉,龍泉寺。卓,正中,直立,此以座落意。經乘,經,經卷。乘,交通工具,利用條件,機會等。 (11)兵燹:戰(zhàn)火。燹xiǎn,野火。 (12)厖:音máng。石頭大的樣子。此指大石。 (13)勱:音mài 。努力,盡力。劬:音qú。過分勞苦,勤勞。閶:音chāng,傳說的天門。此指山門。 (14)檀越合什稱禮,山僧結印共商:檀越,又稱施主,指施于僧眾衣食或出資舉行法會等的信眾。結印,即結手印。佛門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手結印契,口念咒,意觀想,即是“三密相應”。 (15)七彩敷於羅殿,八音匯於雄堂:七彩,又稱七色。此指佛門七寶。羅殿,羅漢殿,此處泛指殿宇。八音,佛學特有的八種聲音,即極好音,柔軟音,和適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誤音,深遠音,不歇音。此處合指寺院的經聲。雄堂,氣勢雄偉的殿堂。 (16)傳大孝於天下,普善緣於同倫:大孝,地藏菩薩為救母而里四十八大愿,繼而開凈土宗,是故凈宗主孝。倫,輩也《說文解字》。同倫,同輩,我輩。 (17)六根: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18.01.24逸夫撰於舍余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