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注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羅田論壇。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新用戶注冊
x
余叔巖(1890.11-1943.5),男,知名京劇老生。是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zhèn)七娘山人,系京劇老生“三鼎甲”之一余三勝之孫,“同光十三絕”余紫云之子。生于北京,譜名第祺,字小云。余叔巖在繼承譚派藝術的基礎上,以豐富多彩的演唱技巧對譚派藝術進行了發(fā)展與改造,成為“新譚派”的代表人物,世稱“余派”。 余叔巖幼從吳聯(lián)奎學京劇老生戲,辛亥革命后拜譚鑫培為師,譚授其《太平橋》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 余叔巖幼時用“小小余三勝”藝名出演于天津“下天仙”戲院,紅極一時,因長期演出勞累,曾一度失嗓。1918年恢復嗓音后,以余叔巖之名重返舞臺。他充分發(fā)揮學譚心得和本身特長,上演大量老生劇目,文武昆亂不擋,一舉成名。當時,余叔巖(生行)、楊小樓(武行)、梅蘭芳(旦行)在當時京劇界鼎立而三,并稱“三大賢”,位尊“四大須生”(余、馬、言、高)之首。代表了20世紀初京劇老生的最高藝術水平。 1923年8月22日,在故宮漱芳齋,京劇名流匯聚一堂,登臺演出16個劇目,其中《定軍山》由余叔巖主演,影響極大。 他多次去全國各大城市演出,還曾在漢口進行賑災義演,由于其爐火純青的演出、演唱技巧,獲得了廣大觀眾的認同,一時享譽全國。由于身體多病,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他不再演營業(yè)戲,只演堂會戲。他對所演劇目精益求精,如《搜孤救孤》等戲經他演出后,成為傳世之作!斗▓鰮Q子》“反二黃”唱腔極富創(chuàng)造性,已成為經典之作。余叔巖舞臺生活時間雖然不長,不過短短的十余年,他聚各家之長,在充分發(fā)展潭派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余派。 京劇界常用“云遮月”的形容詞來贊賞余叔巖的聲音的蒼勁之美,他的嗓音不靠高度取勝,而是以厚度、有韻味見長。他行腔婉轉自如,頓挫有致,抑揚動聽。還很善于運用“擻音”等技巧來豐富唱腔的色彩,與其祖父余三勝的“花腔”一脈相承。在藝術處理上審慎精到,字斟句酌,于簡潔、精煉中蘊藏著深厚的功力。 余派唱腔,多方面體現(xiàn)著我國戲曲傳統(tǒng)的精神法則和審美理想,以字正腔圓、聲情并茂、韻味清醇而著稱于世。他塑造的音樂藝術形象,端莊大方、深沉凝重,具有清健的風骨,富有儒雅的氣質。 我是羅田人,可能有人說我對故鄉(xiāng)名人有偏愛,我不否認。但客觀地說,余叔巖在京劇歷史上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所創(chuàng)造的余派在京劇老生界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卻是事實。“無生不學余”的說法并非虛名在外,后來的京劇名家絕大部分都承認不同程度地受過余叔巖的影響,包括一些旦角。在當時京劇舞臺上,生角的領袖非余叔巖石莫屬。 余叔巖的才華蓋世,特別是在京劇老生的演唱方式上,從技巧階段逐漸提升到藝術層次,過程不長,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認為他是京劇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著名京劇理論家翁偶虹先生說“余叔巖是京劇歷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他留下的十八張半唱片,是京劇院校的經典教材,也是京劇聲腔藝術的絕唱。著名相聲藝術家郭德綱說,在老生戲中,所有的京劇藝術家唱腔,他都能學,唯獨余叔巖的唱腔,讓他感到一般人“學不了”,因為太深了。 余叔巖平生只收了七個徒弟,藝術成就最高當數(shù)孟小冬和李少春。現(xiàn)在余派傳承人仍然很多,但超過余叔巖的人暫時還沒有出現(xiàn)。耿其昌、杜鎮(zhèn)杰潛心研究,致力實踐,較好地保留了余派的精髓,而于魁智雖然在聲腔藝術上有所發(fā)展,但被人喻為京歌,少了余派的韻味。王佩瑜、姜培培等人雖然在唱腔上沿襲了余派的藝術特點,但其在聲腔共鳴和藝術底蘊上,仍然有一定差距。
下面我們來欣賞余叔巖的京劇選段:《珠簾寨--昔日有個三大賢》,這個選段,余叔巖飾李克用,唱的是西皮流水,昔日有個三大賢,劉、關、張結義在桃園。這兩句中“結義在桃園”達到了高音清越的效果。嘩啦啦打罷了三通鼓三句,每一句的高度,依次遞進,氣勢磅礴,動人心魄,一氣呵成,還有“又團圓”的花腔等。 ​
京劇《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和《搜孤救孤--白虎大堂奉了命令》兩個選段!犊粘怯嫛分校拔冶臼桥P龍崗散淡的人,評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算就了漢家的業(yè),鼎足三分”,這幾句和后面“博古通今”的“古”字,余叔巖唱出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高度。《搜孤救孤》中,“白虎大堂奉了命,都只為救孤兒,舍親生,連累了年邁蒼蒼受苦刑,眼見得兩離分”。其中“奉了命”和“兩離分”這兩句激越高揚,直沖云霄。
上述三段演唱,總的特點是,低音蒼勁,立音峭拔,腦后音雄渾,擻音圓潤,顫音搖曳多姿,充分體現(xiàn)了余叔巖高超駕馭聲腔藝術的能力,無愧于我國京劇聲腔藝術偉大的繼承者。
劉心明 2020年3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