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羅田論壇。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新用戶注冊
x
本帖最后由 小河 于 2019-4-30 23:16 編輯
DSC04215.JPG (4.93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22 上傳
DSC04218.JPG (4.29 M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21 上傳
球館切磋球藝時,常聞老球友黃治新對故鄉(xiāng)———在松宜線紅色旅游公路邊,地處我縣西北部且位于大別山南麓大霧山腳下平湖鄉(xiāng)的黃家灣,津津樂道,那老屋、那傳說、那古寨、那廟宇、那群峰、那溪流等都心心念念,神侃起來,眉飛色舞,樂得小眼睛瞇成一條縫。
DSC04223.JPG (4.5 M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23 上傳
DSC04217.JPG (3.9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24 上傳
這青山隱隱水悠悠的黃家灣確實極具誘惑性,哪怕不屬于傳說中羅田的三間半屋基———北風(fēng)李家樓、河浦廖家樓、古河的二里半街和九資河新屋塆半間,也有它獨(dú)特的地域文化及地理風(fēng)貌。據(jù)族譜記載,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詩人黃庭堅的第十五世孫———德只公是遷羅始祖。元末明初,從江西修水雙井村遷徙到羅田平湖,繁衍生息,子孫遍及東西三個灣落。因居民皆姓黃,又為黃庭堅的后裔,故此,稱黃家灣。該村文化底蘊(yùn)深厚,民風(fēng)純樸。一直崇文重教,人杰地靈,有“秀才灣”之譽(yù),僅清朝就出了八位秀才。
DSC04228_副本.jpg (1.29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25 上傳
一群馳騁乒壇的球友亦情思搖曳,遨游江海,瀟灑送日月。心動不如行動。暮春之際,黃治新、陳建武、汪向東、周其源、葉三武、徐有福、陳霞、晏偉平、邱林、廖桂瓊等老球友在林和圓隊長帶領(lǐng)下,駕著“寶馬”,一溜煙地奔赴目的地———桃源仙境般的黃家灣。
DSC04248.JPG (4.14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26 上傳
進(jìn)村,躍入眼簾的是一幅清新淡遠(yuǎn)的山水田園畫卷。綿延起伏的群峰如霸氣的蒼龍環(huán)繞著村莊,蟄伏天際,仿若一道天然的屏障。山下小村子富庶而興旺,一幢幢氣派的新樓拔地而起,老鄉(xiāng)們的荷包真的鼓起來啦,不再寒磣,只見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DSC04263_副本.jpg (1.96 M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27 上傳
村里隨意地走走看看,這屋檐,那墻角,不經(jīng)意間冒出一只只、一群群肥碩的老母雞,偶爾也從農(nóng)家飄出它們可能剛下蛋后似乎炫耀的“咯咯噠,咯咯噠……”從旮旯胡同里踱步的大白鵝見人就伸長脖子,也迫不及待地且賣力地秀一秀它們的“美聲”唱法“嘎,嘎,嘎……”久違的“鄉(xiāng)音”,如春日暖陽般熨帖。三三兩兩稚氣未脫的小不點們蹦蹦噠噠地滿村里嬉戲,一點野氣,二分靈氣,煞是可愛,忍不住摸摸他們的小臉蛋,真想抱抱呢。也遇到精神矍鑠而身板硬朗的老農(nóng),正田間地頭辛勞耕耘,犁田,平整,撒種……經(jīng)典的田園畫風(fēng),似乎穿越時空,一下子回到了過去,浮現(xiàn)出七八十年代故鄉(xiāng)熱氣騰騰的生產(chǎn)場景,心潮澎湃。
DSC04238.JPG (4.06 M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28 上傳
DSC04261_副本.jpg (1.78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0 上傳
DSC04227.JPG (4.19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2 上傳
東道主老黃深情,熱誠,為家鄉(xiāng)的專業(yè)導(dǎo)游。趁間隙,把黃家灣八大景觀———“龍宮探幽”“黑犬護(hù)路”“獅象相逢”“龜蛇對峙”“羅漢護(hù)佛”“和尚打坐”“天鷹展翅”“秀才坐椅”等的傳奇故事娓娓道來。其實,這些景觀形象地闡述了黃家灣的地域文化及地理特征,直觀,逼真。據(jù)說這塊風(fēng)水寶地,若沒被破壞,要出大人物……遺憾,后知后覺,連腸子都悔青了。
DSC04240.JPG (4.89 M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3 上傳
本次采風(fēng)活動,重頭戲是參觀黃家灣的中灣和東灣,這些明末清初的磚瓦建筑局促地夾雜在村里簇新的樓群中,瞧著,特別扎眼,類似時髦女郎配個老土的帆布袋。
DSC04269.JPG (5.45 M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4 上傳
DSC04271.JPG (4.21 M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5 上傳
這中灣始建于明朝(私下懷疑時間有誤,這種風(fēng)格的老房子,在過去農(nóng)村極為普遍,感覺是近代的),為一進(jìn)五重的土磚瓦屋。至今部分建筑尚存,大多的已經(jīng)坍塌,裸露出殘垣斷壁。煙熏火燎的黑乎乎的土墻孤零零地突兀地矗立著,倒塌老屋翹起的檁條、桷子如戈戟般犬牙交錯地直指蒼穹,地上一堆堆的土磚風(fēng)化成可種菜的泥土……
DSC04273.JPG (3.63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6 上傳
DSC04272.JPG (4.61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6 上傳
一村民的老屋檐下,一個古董般的臉盆架子被遺棄著……深深感慨,不能忽略鄉(xiāng)土文化,“記錄”歷史的木器、石器、陶器及古建筑等更不能棄之如敝履,任其自生自滅。期待著有識之士呼吁,把這些見證歷史的老屋來修繕、古董來珍藏,傳承地域文化,大家精誠合作,打造一張“站于文化上,居于詩性中”的黃家灣名片,功德無量。
DSC04243.JPG (4.47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7 上傳
DSC04262_副本.jpg (2.22 M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7 上傳
DSC04294.JPG (4.81 M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8 上傳
值得慶幸,東灣的新屋祠堂保存較完好,系清朝所建的青磚瓦屋。初入目的祠堂無比滄桑,斑駁的墻壁、醒目的裂縫、殘缺的窗欞、古樸的石門等一一書寫著歷史的悠久。
DSC04229.JPG (4.64 M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8 上傳
進(jìn)入祠堂內(nèi),左邊墻壁上由縣書法達(dá)人馬則中先生用行書謄寫黃治新的《古祠音韻》,算作祠堂簡介吧。正面墻壁的鼓皮門上方,至今懸掛著清朝年間羅田白知縣贈送的一塊灰暗的鎏金“思皇多祜”的壽匾,兩木柱上還貼著由今人書寫的對聯(lián)“祠宇重新惟期光前裕后,規(guī)模由舊肅此春祀秋嘗”。
DSC04256.JPG (4.13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8 上傳
微信圖片_20190430110321.jpg (2.34 MB, 下載次數(shù):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9 上傳
至于這匾額的來源,據(jù)民間傳說,清咸豐十一年,太平軍英王陳玉成進(jìn)攻松子關(guān),有部分士兵駐軍黃家灣,因不注重傳統(tǒng)文化,每到一處縱火焚燒祠堂廟宇,黃家灣也難逃脫噩運(yùn),在儒商黃四先生及潛伏平湖一帶偽裝成乞丐(黃家灣村民善待他三年多)的天平軍“間諜”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難。后德高望重的黃四先生七十壽辰,村民為答謝他的恩德請求隆重地擺擺壽宴。當(dāng)菜出五味酒過三巡的熱烈氛圍時,白縣令派手下敲鑼打鼓地送來了這金匾。緣何贈送金匾給黃老先生?一是表明對以黃老先生這樣的儒商尊重吧,二是借此巡視鄉(xiāng)里以示重農(nóng)桑,三是慶祝黃家灣未被長毛所焚燒。
DSC04254.JPG (3.26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39 上傳
祠堂內(nèi)還保存著袖珍的木質(zhì)戲樓,約容納二三人演出,那黑不溜秋的欄桿及樓板,一瞧就知這是地道的古董。戲樓側(cè)前方,有一個長方形的天井如“天窗”般地懸在屋頂,陽光、雨滴、白云、飛鳥等間或組成各類風(fēng)格迥異的畫幅從天井處掠過。祠堂石灰粉白的墻上還殘留著文革中的毛主席語錄。這些殘存的古建筑亦是一種獨(dú)特的文化印記,尤為珍貴,2012 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非遺重點保護(hù)單位。
DSC04237.JPG (3.92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40 上傳
微信圖片_20190430110301.jpg (4.53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40 上傳
穿過祠堂后門,走段小路,來到村后山腳處,有一眼古井,叫龍泉甘露。傳說新屋灣建成后,一年大旱,河水干涸,村民們正為吃水發(fā)愁,到處挖井尋水。有一天清晨,一老者發(fā)現(xiàn)灣后石壁處,一股清泉汩汩流出,遂在此壁鑿井。而這井水清涼甘冽,香甜可口,不溢不竭,冬暖夏涼,一直潤澤鄉(xiāng)里。鄉(xiāng)民們感激上蒼賜予這寶井,遂在此焚香祭拜,取名龍泉甘露。
DSC04247.JPG (4.16 M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41 上傳
DSC04244.JPG (4.14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41 上傳
溜達(dá)一圈古村落后,老球友們驅(qū)車來到天鷹山莊,它位于山腰的幽靜之地。經(jīng)過一排幾十米長兩層的嶄新住宿樓,走段緩波,迎面一排一層的瓦房是該村天鷹旅游公司的辦公室和餐飲部,旁邊還有廣場、文化舞臺、天鷹亭、天鷹蛋等景點。
DSC04313.JPG (4.27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30 15:52 上傳
在山莊,品嘗了獨(dú)具風(fēng)味的三大碗,其特色為:主打菜正肉———精瘦搭配,肥而不膩,色澤金黃;當(dāng)家菜肉糕———形狀方塊,佐料豐富,口感松酥,軟硬適度;拿手菜魚丸———顏色翠綠,香軟可口,味道鮮美。
總之,正如流傳當(dāng)?shù)氐捻樋诹镔澴u(yù):風(fēng)水寶地秀才灣,板栗稱王譽(yù)羅田;特色名菜三大碗,十里八鄉(xiāng)美名傳。 隨意溜達(dá)一圈,而國安寨古城墻遺址及平湖下口塆里的朱熹后裔講學(xué)的圣人堂來不及“考察”,好在歲月染霜,情懷不老,來日方長,留個念想吧。
最末,誠摯感謝老朋友黃治新的鼎力相助,才完成這篇采風(fēng)隨筆!
照片拍攝:廖桂瓊 陳建武 陳霞
微信關(guān)注:lgq828899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